欢迎来到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网站!
咨询热线

13917364592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剪切分散机剪切速率与分散效果的关系解析

高剪切分散机剪切速率与分散效果的关系解析

更新时间:2025-10-13  |  点击率:46
  高剪切分散机通过转子高速旋转产生剪切力(剪切速率通常5000-50000s⁻¹),实现物料破碎、乳化与均匀分散,其剪切速率与分散效果呈“非线性关联”,需结合物料特性与工艺需求精准调控,避免过度或不足导致分散失效。
  一、剪切速率对分散效果的核心影响规律
  低剪切速率(<10000s⁻¹):分散不充分,均匀性差
  当剪切速率低于物料破碎阈值(如颜料颗粒分散需12000s⁻¹以上)时,仅能实现物料初步混合,无法打破团聚体(如纳米颗粒易形成微米级团聚),导致分散后粒径分布宽(跨度>2)、沉降快(1小时内出现明显分层),适用于低要求的粗分散场景(如普通涂料搅拌)。
  适宜剪切速率(10000-30000s⁻¹):分散效率高,稳定性优
  此区间剪切力可精准破坏物料团聚键(如范德华力、氢键),同时避免过度剪切导致的物料降解。以乳液制备为例,剪切速率20000s⁻¹时,油相可被破碎为1-5μm均匀液滴,乳液静置72小时无分层;颗粒分散时,粒径可控制在目标范围(如颜料分散至50-100nm),且粒径分布跨度<1.5,满足高要求场景(如化妆品、精密陶瓷浆料)。
  过高剪切速率(>30000s⁻¹):能耗激增,物料劣化
  超过临界值后,剪切力过剩会导致:①物料热降解(如高分子聚合物因摩擦生热发生链断裂,黏度骤降);②分散体系不稳定(过度破碎的颗粒易重新团聚,或液滴因界面能过高发生coalescence);③能耗呈指数级上升(速率翻倍,能耗增至3-4倍),仅特殊场景(如超细微粒制备)短期使用。
  二、关键调控因素与匹配策略
  物料特性决定适宜速率:高黏度物料(如沥青)需更高速率(25000-30000s⁻¹)克服内摩擦力;低黏度、易降解物料(如生物制剂)需控制在10000-15000s⁻¹,避免破坏活性成分。
  设备参数联动调节:通过调整转子转速(转速与速率正相关,转速提高20%,速率约升18%)、转子-定子间隙(间隙缩小50%,速率可升30%-50%)匹配适宜速率,例如分散纳米碳酸钙时,间隙从0.5mm调至0.2mm,速率从20000s⁻¹升至28000s⁻¹,粒径从80nm降至50nm。
  综上,高剪切分散机需遵循“适宜速率匹配”原则,通过预实验确定物料临界剪切阈值,结合设备参数精准调控,在保证分散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、避免物料劣化,适用于化工、医药、新材料等多领域的分散工艺优化。